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外资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纷纷涌入,2024年金融资本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 房产
  • 2025-01-23 14:15:03
  • 7

  来源:华夏时报

外资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纷纷涌入,2024年金融资本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2024年,中国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步稳蹄疾,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为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繁荣注入了活力。

  1月22日,安永在上海发布的《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我国银行、保险、证券、资管业对外开放节奏进一步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资产规模、业务收入等均有所增长。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在华展业范围,多家合资银行及保险公司中外资股东持续增持股份,外资券商、资产管理机构积极申请在华展业,机构数量再创新高。

  “作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方面,2024年中国金融改革对外开放在市场建设、行业发展、机构引进、业务拓展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与时俱进的监管改革及因地制宜的区域政策,也为外资机构在华投资和业务拓展创造了更加开放和有利的环境。”安永华中区市场主管合伙人吴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四类外资在华发展迅速

  报告显示,外资银行、保险、证券、资管四类外资金融机构2024年在华发展数据显示,外资在华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截至2024年6月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共41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共116家,代表处共127家,外资银行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外资银行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4年6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8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00亿元,同时,外资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实现14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16亿元有显著增长。

  2024年,外资保险布局我国市场步伐同样加快。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数的全球前40大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外资机构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截至2024年9月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82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达17.5%。

  2024年,外资券商正持续加码中国金融业务。作为国内首家外资新设独资券商渣打证券于去年1月19日核准设立后3月份正式宣布展业;法巴证券于去年4月15日获得证监会核准设立,标志着外资券商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截至2024年10月末,已有18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其中外资控股券商达到11家,包括4家外资独资券商和7家中外合资券商。

  此外,外资全资期货公司也在中国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已有两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分别为摩根士丹利期货公司和摩根大通期货公司。排队等候设立批复的外资券商有3家,分别为花旗证券、青岛意才证券、瑞穗证券。

  从经营数据来看,外资券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券商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33.16亿元,净利润 799.9亿元。外资证券公司总资产合计6220亿元,占行业整体比例约为5.30%,营业收入合计140亿元,占行业整体比例约 6.89%。

  在业务范围的拓展方面,外资券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外资券商已获准的经营范围不断外扩,实现了各类券商业务的全覆盖。例如瑞银证券已获“全牌照”身份。摩根士丹利证券、汇丰前海证券等外资券商也在2024年获得了业务变更的核准,增加了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高盛证券成功获批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这些举措不仅标志着外资券商在中国市场的深入扎根和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在资管领域,自2006年中国推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政策以来,近二十年间,QDII显著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全球化。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市场上共有189家金融机构累计获得1677.9亿美元的QDII额度,与2023年同期相比,实现了101.8%的大幅增长。其中证券类机构的累计批准额度从4月底的905.5亿美元增加至921.7亿美元,显示出证券类机构在QDII业务中的强劲增长势头。

  与此同时,自2024年初以来,外资机构纷纷加速推出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产品,其中包括霸菱、摩根士丹利资管、威灵顿投资以及贝莱德等知名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前八个月备案QDLP基金产品超20只,接近2023年全年备案数量,QDLP市场在2024年于中国展现出迅猛增长态势。

  对此,安永大中华区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顾珺在1月22日受访时指出,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为在华外资银行和外资券商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的发展机会。在华外资银行通过全面、高品质的综合金融服务更好地衔接了中外市场,而在华外资券商促进了证券行业竞争格局差异化,改善了投资者结构,为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促进了国内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推出多项开放举措,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随着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全部放开,中国保险行业最大的市场已实现完全对外开放,‘引进来’初见成效。推进保险业高水平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也需要积极走出去,不断强化国际合作,增强我国保险机构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中国保险业在境外已设立多家保险机构,保险业的出海蓄势待发,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安永大中华区保险业主管合伙人黄悦栋告诉本报记者。

  安永大中华区财富与资产管理业合伙人陈奇受访时则称,2024年,各类资管机构同台竞技、优势互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资管行业全面开放背景之下,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对中国投资机遇展现出浓厚兴趣,外资公募基金相继在中国获得批准并增加资本投入,外资私募也在国内市场积极发展。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其背后的原因包括:一方面国内高净值人群对于全球化资产配置的意愿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此外,多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巨头相继进军QDLP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张。同时QDLP产品销售策略的多元化,使得这类产品更易于被广大投资者所接受,也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助推因素。”陈奇进一步指出。

  区域金融开放多点“开花”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也助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2024年是沪深港通机制十周年,全年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1497.58亿元人民币及481.08亿港元,与开通时相比分别增长25倍和50倍;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长期向上的趋势,11 月SWIFT人民币支付占比3.89%,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区域金融开放发展更是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安永中国金融改革工作组主管江海峰在1月22日受访时表示,随着新“国九条”《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的发布,区域金融改革领域,中央携手各地政府推出多项措施不断加强长三角、大湾区,以及各自贸区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报告显示,2024年长三角地区的总体经济运行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在这一年中,地区的金融改革开放建设也在持续深化,包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浦东综合改革试点以及临港新片区等的高质量发展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为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或区域财资管理中心,加快吸引财资中心集聚,加快浦东引领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陆家嘴管理局于2024年4月发布《浦东新区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财资中心集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实施推动上海跨国公司财资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涉及资金运营便利度、金融科技创新、政策与环境等方面。2024年6月,陆家嘴金融城迎来了首批5家财资中心;去年11月,陆家嘴管理局向首批6家财资中心合作银行进行认证授牌,标志着上海探索发展更高能级总部经济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

  而自《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获批以来,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对外开放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跨境金融数据互联互通、跨境融资便利化、QFLP试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创新及深化沪深港资本市场合作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

  海南自贸港是中国政府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而设立的重要平台,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政策优惠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构建,打造成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2024年海南自贸港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跨境人民币收支规模同比增长57.5%,资本项下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7.8%,直接投资大幅增长。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纵深推进,金融力量正在加速集聚,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数量与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截至2024年4月末,海南辖区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分公司3家。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625家,全国排名为第8位;管理基金数量4659只,全国排名为第8位,较年初增加108家;管理基金规模 2758.07亿元,全国排名为第12位,较去年初增加43.25亿元。

有话要说...